专注中小学素质教育
全国
专注中小学素质教育

高三物理

发布者:明大教育 发布时间:2014/6/27 阅读:16069次 评论:

 

物理
知识点:
1、直线质点的运动 
2、物体的平衡 
3、力和运动 
4、机械能守恒
5、电场和电路
6、磁场电磁感应
8、交流电、电磁振荡 
9、气体
 
学科问题及失分点
1、直线运动:基础不扎实,直接影响了高三的学习。还有就是解题方法和思路的问题。
2、力和力的平衡:知识和能力的动用
3、电场、电磁感应:解题方法解题技巧
 
难点和重点:直线动运和曲线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   机械能   机械波   力、物体的平衡   电场 电磁感应 分子动理论,内能,能量守恒定律
 
高三物理复习知识点及复习指导
 
一般讲解物理题的技巧不及数学题,物理课要记的东西没化学课多,但物理学中难理解的内容比这两门课要多,搞不清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定理及物理公式的内涵,就会是亊而非。所以学物理不能不记不背,但光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的。对物理规律还要搞清它的适用范围,搞清物理规律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搞清用这个公式分析和处理问题时要注意的问题。以下是我们复习时主要学习的知识。
 
运动的描述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质点
定义:有质量而不计形状和大小的物质。
参考系
定义: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坐标系
定义:在某一问题中确定坐标的方法,就是该问题所用的坐标系。
时间和位移
时刻和时间间隔
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路程和位移
路程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
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矢量和标量
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公式:Δx=x1-x2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重点)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公式:Δt=t2-t1
速度
定义: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Δx/Δt
单位:米每秒(m/s)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
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瞬时速度
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在这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
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难点)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用图象表示速度
速度—时间图像(v-t图象):描述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
第五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重点)
加速度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a=Δv/Δt
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2)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大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从v-t图象看加速度
从曲线的倾斜程度就饿能判断加速度的大小。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进行实验
处理数据
作出速度—时间图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速度公式:v=v0+a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位移公式:x=v0t+at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公式:v2-v02=2ax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用g表示。
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g=9.8m/s2或g=10m/s2
公式:v=gt   h=gt2/2   v2=2gh   Δh=gT2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绵延两千年的错误
逻辑的力量
猜想与假说
实验验证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力和力的图示
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单位:牛顿,简称牛(N)。
力的图示
定义: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重力
重力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公式:G=mg
重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重心
定义:一个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的一点。
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常称均匀物体,中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中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
强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
电磁相互作用
弹力
弹性形变和弹力
形变
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弹力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弹性限度: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在内部所产生的抵抗外力的相互作用力不超过某一极限值时,若外力作用停止,其形变可全部消失而恢复原状,这个极限值称为“弹性限度”。
产生弹力的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形变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几种弹力
压力和支持力
拉力
胡克定律
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随之消失。
公式:F=kx
k——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牛顿每米(N/m)。
摩擦力(难点)
摩擦力:连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静摩擦力
定义: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个限度,最大值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
只要一个物体与另一物体间没有产生相对于运动,静摩擦力的大小就随着前者所受的力的增大而增大,并与这个力保持大小。
滑动摩擦力
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
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的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μ——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力的合成(重难点)
合力:一个力,如果它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时产生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几个力的合力。
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于某一物体,对物体运动产生的效果相当于另外的几个力同时作用于该物体时产生的效果,则这几个力就是原先那个作用力的分力。
力的合成
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余弦定理:F2=F12+F22+2F1F2cosθ
共点力
共点力
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外力的作用,如果这几个力有共同的作用点或者这几个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这几个外力称为共点力。
非共点力
既不作用在同一点上,延长线也不交于一点的一组力。
力的分解(重难点)
力的分解
定义: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
矢量相加的法则
三角形定则
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
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的物理量。
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算术法则相加的物理量。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理想实验的魅力
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变这种状态。
惯性
定义:物体所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与质量
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它们的质量。
质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质量单位:千克(kg)
第二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基本思路: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基本思路: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
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a∝F,a∝1/m
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重难点)
牛顿第二定律
定义: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kma
k是比例系数,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力的单位
牛顿年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ma
力的单位:千克米每二次方秒。
第四节 力学单位制
基本量:被选定的、可以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物理量。
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
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
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
国际单位制(SI):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制订的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定义: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依存、同时存在的。
牛顿第三定律
定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六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第七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所处的状态。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0。
超重和失重
超重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失重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时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即运动的初速度是0。
运动过程中它只受重力的作用。
章节
具体内容
主要相关公式
曲线运动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难点)
①运动的独立性
②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2、平抛运动
①什么是平抛运动
②平抛运动的规律
抛出点坐标原点,任意时刻位置
  
3.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重点)
①线速度
②角速度
③周期、频率和转速
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关系
线速度 
角速度
周期与频率 
 
4、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重点)
①向心力及其方向
②向心力的大小
③向心加速度
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 
5、向心力的实例分析
①转弯时的向心力实例分析
②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实例分析
 
6、离心运动
①认识离心运动
②离心机械
③离心运动的危害及其防止
 
万有引力与航天
1、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引力常量的测定(重点)
 
 
①行星运动的规律
②万有引力定律
③引力常量的测定及其意义
万有引力定律 
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难点)
①人造文星上天
②预测未知天体
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 
3、人类对太空的不懈追求
①古希腊人的探索
②文艺复兴的撞击
③牛顿的大综合
④对太空的探索
 
 
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功(重点)
①机械功的含义
②机械功的计算
功 
2、功率(重点)
①功率的含义
②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
功率 
    
3.重力势能的改变
①重力势能
②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改变
③弹性势能的改变
重力势能 
 重力做功
4.动能 动能定理(重难点)
 
①动能
②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
③动能定理
 
动能 
动能定理
 
 
5.能量守恒定律(重难点)
①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的实验探索
②机械能守恒定律
③能量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作用下,机械能守恒
6、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①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②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静电场
库仑定律、电场力的性质
1、电荷、带电物体的性质、原子组成、物体起电方式。2、电荷守恒定律内容 、物体起电本质。3元电荷、比荷。4、库仑定律内容表达式及其适用条件、点电荷。5、库仑定律的应用。6、电场 定义、基本性质。7、电场强度 定义、大小、方向、单位:N/C或V/m。8、电场强度的叠加 。 9、电场线及其特点、匀强电场、几种典型的电场。
 
电场能的性质
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2、电势能概念、大小、相对性、系统性和矢标性,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3、电势定义、定义式、单位矢标性,判断电势高低的方法,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电势与电势能的区别。4、等势面 定义及其引入目的 , 等势面的特点和应用,几种常见的等势面 。5、电势差定义、表达式、矢标性、单位,电势电势差的区别和联系6、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7、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 ,电场强度与电势电势差的联系与区别。
8、静电感应现象、静电感应因果关系、静电平衡。9、尖端放电及其应用和防止。10、静电屏蔽定义及实质,静电屏蔽的两种情况。11、静电平衡状态下场强的计算。
 
电容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1、电容器构成及功能, 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及其特征 ,电容器带的电荷量。2、电容器的电容 定义、定义式、电容的单位、物理意义、制约因素。3、平行板电容器 带点特点、板间电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决定式与定义式的意义及其联系。4、常见电容器。5、电容器的动态变化。6、带电粒子受力情况,带电粒子加速过程,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的类型。7、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及处理的方法和结论。8、示波管的构成和工作原理。9、图像法处理矩形波电压问题。
恒定电流
电 源和电流电动势
1、电源及电源作用2、恒定电场的定义、形成及特点。
 3、导体形成电流的条件、电流定义、电流方向、单位、微观表达式
及电流的分类。4、静电场与恒定电场的区别与联系。5、对电子运动速率的理解与计算。6、电动势定义、单位、物理意义与及大小的决定因素。7、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及读数。8、电源的内阻及容量。9、了解生活中电池的参数。
欧姆定律
1、影响电流大小的影响因素。2、电阻的定义、电阻定律、电阻率 、单位及物理意义。3、欧姆定律的内容及适用条件。4、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5、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接法。6、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7、闭合电路的组成及电路中的能量转化。8、闭合电路欧姆定律。9、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路端电压随外电阻的变化规律。10、闭合电路的功率效率分析。11、电路的U-I图像。电源外特性曲线。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电阻间的特点。2、电流表电压表的改装。3、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4、复杂电路的简化及等效电阻求解。5.电功和电功率定义和物理意义及其单位。6、额定电功率及实际电功率的计算。7、焦耳定律、热功率及其计算。8、电功与电热和电功率与热功率的区别和联系。9、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的比较。10、电动机中的几个功率计算
多用电表
1、欧姆表的构造及原理。2、多用电表的功能、外部结构、内部结构及测量原理。3、欧姆表三态的认识、刻度的标定。4、对欧姆表倍率的理解。
磁场
 
1、磁性、磁体、磁极及磁体间的作用规律。2,、电流的磁效应。3、磁场的定义及性质。4、地磁场。5、磁感应强度、方向及物理意义。6、磁场强度与电场强度的比较。7、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8、磁场的叠加。9、磁感线及其特点。10、磁感线与电场线的比较。11、安培定则,几种典型的磁场。12、安培分子电流假说。13、磁通量及其物理意义。
磁场中的力
1、安培力的定义、大小、性质和方向的判断,左手定则。2、磁电式电流表的结构、特点、磁场特点及原理。3、判断通电导线(线圈)在安培力作用下的运动。4、洛伦兹力的定义、方向的判断,左手定则。5、理论推导洛伦兹力的大小、理解洛伦兹力恒不做功。6、电视显像管的工作原理。7、洛伦兹力与电场力、安培力的比较。8、洛伦兹力下带电体的运动。9、速递选择器的工作原理。10、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11、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的组成和原理及其应用。
电磁感应现象
 
1、奥斯特实验及实验意义。2、法拉第实验。3、产生磁感应电流的条件。4、判断是否有感应电流的。5、楞次定律内容及适用范围。6、右手定则内容及适用范围。7、右手定则与楞次定律,理解楞次定律中“阻碍”二字的理解。8、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9、感应电动势定义、方向及产生的条件。10、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11、导体平动垂直切割磁感线、平动不垂直切割磁感线、转动垂直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12、磁通量、磁通量变化量、磁通量变化率。13、感生电场及其特点,感生电场方向的判断。14、感生电动势。15、动生电动势、产生动生电动势的原因分析。16、感应电动势中的能量转化。17、互感应用和危害。18、通电、断电自感现象。19、自感电动势的影响因素。20、日光灯的工作原理。
交变电流
交变电流、电容器
1、交变电流的定义、正弦交流电。2、正弦交流电的产生过程。3、:强度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交流电。4、正弦交流电变化规律。5、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输出电压表达式及图像。6、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7、电动势及电流的瞬时值、有效值及两者间的关系。8、相位与相位差的定义、出相位。9、非正、余弦交变电流有效值计算。10、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11、交变电流“通过”电容器的实质。12、容抗、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作用。13、电容器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影响因素。
 
1、变压器的构造、作用、原理及特征。2、理想变压器及其工作原理。3、几种常见的变压器。4、输电线路的的损耗及降低途径。5、高压输电的原理。6、远距离高压输电的几个基本关系。7、电能输送中线路上电能损耗的计算。
机械振动
 
1、振动、平衡位置、弹簧振子。2、简谐振动、振动图像。3、从振动图像分析速度。4、全振动、周期、振幅、频率。5、简谐运动的表达式。6、振动图像的信息。7、回复力。8、简谐振动的能量、简谐运动的三个特征、判断方法、加速度的分析方法及运动特点。9、单摆、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及周期公式。10、单摆应用。11、圆锥摆。12、振动分类。13、受迫振动的频率。14、共振、共振的应用与防止。15、减振原理。16、声音的共振现象。
 
 
机械波
机械波的形成
1、机械波的形成及形成的条件、机械波的特点。2、波动与质点振动的关系。3、机械波分类。4、波长、频率(周期)、波速及其之间的关系。
波动图像
1、波动图像的形成及其物理意义。2、波动图像与振动图像的区别。3、从波动图像得出的信息。
波的一些现象
1、波的衍射和干涉。2、叠加原理。3、多普勒效应。4、反射和折射。
折射偏振全反射
1、入射角、折射角、折射率。2、折射动率。3、偏振光与自然光的区别。4、获得偏振光的几种方法。5、光的全反射及全反射条件。6、临界角。7、激光的特点及应用。
干涉和衍射
1、双缝干涉的条件。2、干涉图样。3、明暗条纹的产生条件、条纹间距。4、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5、衍射图样。6、复色光的双缝干涉产生色散。7、复色光的薄膜干涉产生色散及其应用。8、复色光经过三棱镜折射产生色散。
电磁波
 
1、振荡电路、振荡过程、电磁振荡的频率和周期。2、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思想。3、赫兹实验及其意义。4、电磁波的产生及其特点。5、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及应用。6、电磁波谱的组成、特性及应用。
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
1、两种基本假设。2、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3、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
广义相对论
1、两个基本原理。2、广义相对论结论。3、宇宙学简介。
碰撞及守恒定律
 
1、动量、冲量及其矢标性。2、动量定理内容及表达式。3、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及应用。4、动量守恒定律内容、研究对象及其表达式。5、动量守恒的条件。6、动量定理的应用。
波粒二象性
 
1、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2、能量量子化。3、光电效应产生条件。4、光电子逸出最大动能、光电流大小的大小决定因素。5、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6、康普顿效应。7、光的波粒二象性。8、粒子的波动性。9、不确定关系。
原子结构
 
1、汤姆孙原子枣糕模型。2、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3、波尔原子模型。4、跃迁、轨道量子化。5、光谱。
原子核
 
1、天然放射现象和衰变。2、半衰期。3、原子核的组成,同位素。4、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5、核力、质量亏损、质能方程。6、重核裂变、轻核聚变。
 
 
 
 
 
高三物理复习学法指导
要学好物理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讲。
一、掌握基本物理知识是高中物理复习的首要任务。 
做笔记记课堂重点、记课堂难点、记课堂疑点、记补充结论或例题等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记课堂灵感 
作业目的有三个:一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二是运用课上所学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三是熟能生巧
做题在精不在多,做一个题就要真正弄懂这个题,特别是不同题型的典型题。解题时要注意分析物理过程,建立物理图象,思路淸晰。
时刻记着我们做题的目的是提高对知识掌握水平,切忌为了做题而做题
疑难对于疑难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想办法(如请教同学、教师或翻阅资料等)解决,不然就会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对错题则应该注意分析错误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错还是计算粗心致错,这也可以为今后对知识进行复习提供有效的素材。要收集好。
二.重视对规定实验的原理与方法的理解。 
实验考查特点:命题重视课本上实验,但又不是简单照搬,而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通过改进和创新,试题更加贴近生活、接近实际,更能准确考查学生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考查重点:①基本仪器的使用②实验的实际操作③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④设计实验的方法 。归根结底是要求明确实验的原理。
※物理学习过程中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看书和上课听讲,都能做得很好,但是一到自己独立做题就做不对、做不好或做不全,应该怎么办?出现上述问题的症结在哪呢?
问题之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不够或不到位。所以应该通过高三的第一轮总复习,完成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深化、全面化和系统化。做到知识掌握要全面,复习内容要全面,对常见的题眼(如匀速、静止、光滑、恰好、理想、直线运动等)要熟悉和理解。对物理思维方法要心领神会 如对称思维、极限思维、等效思维、假设法、图像法、整体法、特值法等)和技巧

问题之二:未掌握审题的基本要领。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
三、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掌握科学的解题思路和规范的解题方法
1)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眼观时对题中关键性的词句要多加思考,搞清含义,全面分析出已知、未知的物理条件,特别是一些隐含的物理条件,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眼观时不要急于求解,审题时看漏、看错、看不全题目中的条件,这是解题之大忌,也是解题中无从下手解答出错的重要原因之一。眼观过程中,边思考、边联想,弄清题目中所涉及到的现象和过程,正确还原各种模型,找准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口读是强化:可以小声读或默读,是强化认知、接受题目信息的有效手段,这是一个物理信息的强化过程。它能解决看漏、看错、看不全题目、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手画是手段、是方法:就是对特殊字、词、句、条件可以用符号标注;对题目中出现的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画一些必要的草图和变化的流程。 搞清楚物理过程必须认真审题,根据题中提供的各已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充分联想、分析、判断,运用手画方法画出草图以展示完整的过程图景,使得物理过程更为直观化、形象化。正确的草图,往往在百思不得其解时会带来一些灵感,为查找规律提供方便。
脑思是关键:充分挖掘大脑中所有储存的知识信息、方法信息,准确思考、深入思考、全面思考、快速思考,分析物理过程遵循的规律及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2)掌握科学的解题思路:
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及受力分析,在对状态、过程分析时画出状态过程的示意图,将抽象的文字条件形象化、具体化。为了尽可能少出错误,解题时可以遵循这样的思路
画草图想情景选对象建模型分析状态和过程找规律列方程检查结果。
3)规范操作(解题)的总原则是
①要指明你的研究对象是谁,是哪个物体或哪几个物体所组成的系统。
②要指明你所研究的是哪一个过程,或在哪一位置上的状态。
③要指明你使用某条物理定律或定理的依据是什么。
④要指明你的物理方程所对应的定律、定理。
⑤要指明你的解答结果是什么,对题目所求,要有明确的回应。 
四、调动非智力因素,调整好学习心态,全力投入复习中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形成物理学习兴趣时,他对物理现象的感受就会既敏锐又牢固,中枢神经处于较强的兴奋状态,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推动学生主动地学习物理。 
1)喜欢你的物理老师
2)注意克服几个不正常的学习心态:
①紧张、畏惧心理。物理难学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害怕上物理课,害怕做物理作业,害怕老师课堂提问,害怕老师的个别谈话,怕做实验、怕动手,千方百计地回避学习,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在实践中运用学过的知识,久而久之,越怕越难学,越难越怕学。
 一口吃个胖子的心理。想把成绩搞上去,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绩仍没有什么大的起色,随即产生反正学不好了我不是学习的料的错误心理。 
③消极心理。学习松松垮垮、马马虎虎,懒惰思想较重,学习缺乏主动性,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上课时经常开小差,盼望着快下课,老师提问大都说不会。 
※※态度决定高度※※
要认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感,从而自发地、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就一定能学好物理知识。学习物理虽有难度,但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