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分点拨】数学平时自我感觉良好 考试总不如人意?
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流下来
平时自我感觉很良好,但考试总是让人大跌眼镜,似乎已经形成“数学领域怪圈”。明大数学组郭老师就这“非常严重”的问题分析之后,找出最主要的4个原因并提出与之对应的解决方案。分析了一下原因,其实都是学生稍加注意就能避免的问题,学生要是看完,估计也有想哭的冲动吧?丢分这么容易,考高分也是那么容易。
看看郭老师总结的造成“数学领域怪圈”的四大原因。
一:心态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为之找一个合适的理由,把之归结为粗心,就是不了了之;对学生来说,粗心的含义是“我有能力做出来,只不过当时没有计算好,其实我的能力还是可以的。”如果一直这样,永远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解决办法:把粗心上升为一种能力问题,它确实也是一种能力问题,原因就是学生有能力就考满分,有能力就考高分(当然在现有的应试的观点只能这样了,除非考试与升学不挂钩,才能谈素质教育,才能谈对数学的感觉,而不是唯分数论),不要拿粗心当借口,粗心就代表没有能力,有能力拜托下次考好点!
二:把粗心上升为能力问题时,那么就要解决粗心的问题。
解决数学粗心办法:
1.不读题不做题,读不懂题不做题;
2.不想当然;
3.不口算;
4.不心算;
5.不跳步骤,最后检查一遍,看有没有低级错误。
毛泽东说:枪杆子出政权,郭老师却说数学笔杆子出成绩!平时养成动笔的好习惯,刚开始速度比较慢,比较痛苦,但化茧成蝶,凤凰涅槃都要经过痛苦的磨练与挣扎,最后变得完美!把笔动起来吧,半年之后甚至一个月之后你会爱上数学,而且爱的如此之深。
三:基础不扎实,平时眼高手低,喜欢做一些难题。
一定打好基础,课本习题与李朝东教材解析练基础还是不错的题型,尤其是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成绩稍微好一点的学生教材解析与《三年高考五年模拟》还是不错的,同时一定注意做题质量,准确率,速度,规范性,及做一定题后的计算方法和题目方法的归纳总结很重要,方法进行比较及归类,大题选什么方法,小题选什么方法,最佳方法是什么?有什么联系?前面用的此方法的题目有哪些知识块?把问题解决掉,不然考场上再思考,要么会紧张粗心,要么时间不够,与平时差距甚远。
四:必须强化训练,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自己不喜欢的知识块或方法选4-5题进行强化训练,比如有些孩子平时不喜欢计算量大的题目,平时见到就害怕或放弃,考场上一看到计算量大的就直接放弃,所以有时候造成本来很简单的题目,一看像不喜欢的题目,就直接放弃了,或强迫自己做,所以思维没有正常打开,很难做出来。学习是不能逃避的,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勇敢面对,面对了,坚持了就成功了,所以选4-5个自己的弱点题目或叫不喜欢类型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填空题3-5分钟,大题8-15分钟,刚开始三四次面对就是成功,不计时间把它做出来,解决心理问题,后面四五次强化时一定注意做题质量,准确率,速度,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