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中小学素质教育
全国
专注中小学素质教育

明大老师教你如何学好语文 各个年级都适用

发布者:明大教育 发布时间:2015/6/18 阅读:9414次 评论:

明大老师教你如何学好语文 各个年级都适用

一对一语文家教一对一语文补习 语文辅导选明大教育

 

语文是最充满魅力的科目,这个过程不单单是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还熏陶情感、提高审美、培育道德,提升你的人格魅力。所谓“秀外慧中”就得益于语文的阅读、拓展。“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也在于此。

语文不好,无外乎有这么几个失分点——作文、文言文、现代文,当然,这只是语文失分的三大块。说语文好学,必定在真正接触语文科目之前有了相当大的阅读积累,说语文难学,必定也是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当然,这只是于阅读而言。语文学习就跟阅读一样,需要细水长流,才能有所收获。

正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所以一旦落下,也就很难赶上来。明大教育语文教学教研组老师总结了自己的一套最基础的语文学习方法,让每一位觉得“语文好难”的学生都能借此方法获得语文学习的领悟。不过,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明大老师总结的也不会是一些想取巧的学生、家长所认为的速成法。简单概括就是“读、背、写、悟、行”。

 

  读长篇名著

小学六年,要读几百万字的书,学生一看到这个数字,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可能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从来不进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以读名著开始,要选择适合年龄段的大家作品,比如小学一年级要读《西游记》《安徒生童话》,读拼音插花版。

最好不要只读零金碎玉似的散篇。完整的名著才能系统的体现作者思想的精华,片段有时有断章取义的危险。读完一本名著,就是走完一种人生,学生将从中得到人生阅历、情感熏陶、审美、道德、写作方法。

  许多语文学得好的学生都赞同这样的观点:语文不是在课上学得的,而是在课外习得的。

  学生在读书时边读边圈点批注,边把自己的思考、感受写在旁边。读完一本书后写一篇读书笔记,随意的写不要被所谓的读后感束缚自己的发挥。

阅读是纯粹自由的精神活动。阅读别人的作品要和阅读自己的生命相结合,要从别人的作品中读出自己来。

 

  背诵名著诗词

  人十五岁之前的记忆力最好。小学六年要多背名篇,背中华古诗文。中国人几千年的审美、智慧、情感主要凝聚在中华古诗文中。

背古诗词的过程,既是积累典型语言材料的过程,更是滋润自己心灵的过程。所谓读书为明理,作文即做人。中华古诗词负载着伟大的人文精神,学生领悟了,在做题作文都会有自己的思想。

 

写字与文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所以汉字也成为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见字如人”是形容一个人的心灵。巴金说,只有写,才会写。美国作家海明威说,当写得越多的时候,才越懂得怎样写。

除了每学期必须完成的几次大作文外,应该养成写文学练笔的习惯。它是我们生活见闻史和心灵成长史的记录,有心灵史的价值。

 

用心灵感悟

用自己敏感而细腻的心灵在读书中悟,在生活中悟,边读边思考,思考一下中国人对情的认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友情是这样;爱情呢?“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经常地在读书中悟,在生活中悟,日积月累,想不聪明都不行。

 

行走万里路

  行,是参与生活。参与生活才有丰富的阅历,才能对阅读和写作的有更深的感悟。不要总关在家里了。周末去郊区走走,爬爬山、涉涉水,还能锻炼身体,增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