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初中升学考试【语文科】必考考点指导
一、 考试形式时间及分值
1. 考试形式: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
2. 考试时间及分值:150分钟,满分120分。
二、 南宁市教育考试院中考命题的难度分布
命题难度系数为:0.70±0.03,试题的较易、中档、难题比例为:6:3:1
三、 明大教育精英语文教师中考分析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八、九年级)为主要内容,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语文实践,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考查,扎实、有效地评估学生的语文素养,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突出综合性与实践性,激励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要求如下:
1.积累与运用——着重考查语文知识积累、认知、辨析及实际运用的水平和能力。
2.现代文阅读考查——要求根据文体特征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能整体感知阅读文本,准确提取阅读信息,正确把握文意,理清脉络,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观点;理解文章的结构思路和具体内容,并进行分析概括;领会关键词句在文中表达的意义和作用,能陈述自己的看法。了解文本中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对文学作品具有初步的欣赏能力,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阅读材料的选用不局限于课内。
3.古诗词鉴赏和浅易文言文考查——重在记诵积累和理解大意,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常见实词、虚词,较准确地翻译重点语句,重视语言品味,正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形象。文言文阅读材料兼顾课内课外,难易适度,注重思想性、人文性,迁移性。古代诗词的考查内容不超出教材范围。
4.写作能力考查——要求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能根据需要准确表达,内容真实,感情真挚,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言通顺;表达方式运用恰当,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书写及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卷面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四、南宁市教育考试院中考语文试卷命题结构如下:
全卷由卷Ⅰ和卷Ⅱ组成。
卷Ⅰ为选择题,赋分30分;卷Ⅱ为非选择题,赋分90分。全卷共七大题,26小题,满分120分。
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共8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第二大题:说明文阅读,共4题,每小题2分,共8分;
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共8题,13—15小题,每小题2分;16—19小题,共10分;共16分;
第四大题:古诗文默写,共10小空,每空1分,共10分;
第五大题:综合题,共1题,共7分;
第六大题: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13分;
第七大题:作文,共50分。
主要考查内容:
2015年南宁市中考语文考点分析
|
考点1:
|
字音、字形的辨析
|
选
择
题
|
考点2
|
成语使用
|
考点3
|
病句辨析
|
考点4
|
文化文学常识
|
考点5
|
古诗词鉴赏
|
考点6
|
语言综合运用
|
考点7
|
说明顺序、说明语言、说明对象
|
考点8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
考点9
|
文言实词(多义词)
|
非
选
择
题
|
考点10
|
文言虚词(多义词)
|
考点11
|
文章鉴赏
|
考点12
|
文言句子翻译
|
考点13
|
人物形象品析
|
考点14
|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
考点15
|
鉴赏文章的写作手法及作用
|
考点16
|
文章的结构
|
考点17
|
概括文章的主旨、分析题目含义
|
考点18
|
(1)语言综合表达---议论说理
(2)语言综合表达---概括描述
|
考点19
|
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
名师指导:
中考语文复习建议
(一) 古诗文默写
我们首先要将初中阶段已学过的古诗文再逐字逐句静心读背,找出易错字,并强化记忆。如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碾”字极易与“辗转反侧”的“辗”相混淆;“吴楚东南坼”的“坼”字极易与“朔气传金柝”的“柝”字相混淆。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联系句意,苦干加巧干,防止机械记忆。相信只要你认真,中考诗文默写的10分满分就会向你招手。
(二) 词语
词语的梳理要借鉴默写本,这是你自己的“错题汇编”,我们不妨将平时订正过的内容多巩固几遍。同时,剔除每册书后词语总表中的生僻字,关注课文中带注释的词语写法,特别读准常被误读的常用词:如“拾(shè)级而上”、“潜(qián)移默化”等。此外,要关注词语的引申义,培养自己根据语境理解词意的习惯(如2013年无锡语文中考卷第2题)。
(三) 成语
成语的复习量大且收效甚微,应利用假期加以梳理。除了平时多翻成语讲义或字典积累外,要特别注意区分常用成语使用的对象、褒贬和使用范围,便可事半功倍。比如“豆蔻年华”是形容十三四岁的妙龄少女,用在男子身上便是失当;“差强人意”的意思是“勉强还令人满意”,我们不能犯望文生义的毛病;“美轮美奂”、“鳞次栉比”用以形容建筑物,用在别处当然不伦不类……凡此种种,同学们一定要在平时的阅读中多留心。
(四) 语法
我市中考卷近几年对语法的考察较为灵活:2011年试卷中选择题第4题考查现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2012年试卷中变化为考查短语类型与上下文的衔接,2013年则变为提炼长句子主干。题目也许并不算难,然而我们在回顾语法知识时,也见识了语文试题的丰富性,于细节处感受到了命题老师的良苦用心。所以语法知识的整理不可忽视!同学们要将六册课本的附录部分系统翻阅一遍,归纳出基本体系。对名著的复习亦如是。近几年的名著考题,细节题居多,同学们可在系统翻阅课本中“名著导读”后,挑选大部头中精彩段落细细品之,熟记主要人物身上所发生的事情。名家散文之类,亦当置于案头,有所涉猎。
(五) 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课内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复习相对简单,但背诵量较大。同学们要加强对六册课本中文言语段及重点字词(注释)的诵读(尤其是讲读课文),强化记忆,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内知识的迁移。我们要特别关注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特殊文言现象,平时要多翻工具书,对于老师的授课笔记也要精心整理和归纳。近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多是人物故事型语段,字数通常在280-330字之间。大家做题时一定联系学过的知识点,尽量找出课内例句,并注意联系语境,在练习中培养自己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考语文正是如此。也许你能在散文阅读中切中题旨,也许你会在命题作文里大显身手,但无论如何,都请你静下心来,用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拼得扎实的语文基础,蓄积厚积薄发的爆发力。相信只有注重夯实基础的孩子,才能没有后顾之忧,才敢底气十足地放手一搏,才会最终赢得漂亮!